开拓者客场122-108大胜湖人的比赛中,中国球员杨瀚森在8分36秒的出场时间里3投0中,仅靠罚球得到1分1篮板。这场背靠背比赛对阵缺兵少将的湖人,本应给予轮换球员的机会,但杨瀚森的表现未能达到预期。上半场获得7分22秒出场时间,攻防两端都表现挣扎,下半场大部分时间只能坐在替补席,直到垃圾时间最后1分14秒才重新登场。

比赛中就看出杨瀚森存在的问题还是很多,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进攻端尝试了两次三分出手全部偏出,面对艾顿的防守时缺乏有效的进攻手段。防守端的移动速度成为对手针对的目标,多次被艾顿在中距离“点名”轻松得分。解说员张卫平在比赛中点评道:“杨瀚森的位置有些不上不下,所以艾顿很轻松地完成了这次投篮。”这种防守判断的不足,加上身体素质的差距,使得他在NBA级别的对抗中处于明显劣势。

媒体人徐静雨对杨瀚森的身体状态提出了担忧:“杨瀚森打了8分钟1分1篮板,说实话有点儿失望了。不知道是不是我的错觉,但我感觉他现在肉眼可见有点儿胖了,在NBA里很少看到一个新秀会在比赛和训练的情况下发福。”这种体重的增加对于需要速度和灵活性的内线球员而言可能带来很大的负担。开拓者队医在季前测试中记录的数据显示,杨瀚森在休赛期增加了8公斤体重,但肌肉含量的增长未能跟上,导致体脂率有所上升。

反观二年级新秀队友多诺万·克林根,本场比赛拿下16分14篮板2助攻2盖帽的全面数据,开赛以来场均得到10.3分8.5篮板。两位年轻内线的差距不仅体现在统计数据上,还有比赛适应能力和技术提升速度方面。克林根在夏季联赛表现平平的情况下,训练营的刻苦训练提升了自己的外线投射和传球能力,而杨瀚森在同样的时间内未能展现出同等程度的进步。

开拓者内线的人员配置对杨瀚森的发展前景存在严峻挑战。罗伯特·威廉姆斯三世被下放至发展联盟进行康复训练,一旦他回归球队,杨瀚森很可能完全跌出轮换阵容。目前开拓者内线拥有克林根、里斯等多名球员,更何况现在小阵容使用率最高,内线的竞争会相当激烈。杨瀚森场均4.3分钟的出场时间在全队排名末位,这样的机会难以支撑他的成长需求。

关于杨瀚森的发展路径,媒体人“别跑刚背猪”提出了不同看法:“杨瀚森与其像这样一场零碎的每次打3-4分钟,还不如早点去G联赛打球呢。这么跟队,消耗又不够,前面一口气增肌8kg,现在一场10分钟都打不到,脂肪含量肯定蹭蹭上涨的。”发展联盟虽然竞争水平低于NBA,但能保证稳定的出场时间和系统的战术角色,对于需要比赛锻炼的年轻球员可能是更合适的选择。

从技术特点分析,杨瀚森在CBA联赛中展现的策应能力和篮下脚步在NBA级别的对抗中难以发挥。他的移动速度在面对挡拆防守时显得吃力,外线投篮缺乏稳定性。本场比赛唯一亮点是他在一次挡拆配合中为队友创造了出手空间,这种“戈塔特挡拆”的执行看得出他对战术的理解能力,但这样的亮点太少了。
开拓者教练组对杨瀚森的使用相当谨慎。查德·福希教练在赛后采访中表示:“年轻球员的成长需要时间,我们需要保持耐心。”然而NBA的竞争环境往往不给球员太多适应空间,特别是对于二轮秀而言。杨瀚森需要尽快在有限的训练和比赛机会中证明自己的价值,否则可能会面临更边缘化的处境。

杨瀚森的NBA之旅承载着众多期待,自周琦之后,还没有中国内线球员在NBA获得稳定出场时间。他的未来发展取决于自身努力,还需要球队给予适当的机会和培养计划。在接下来的赛季中,杨瀚森需要在训练中加倍努力,特别是改善身体条件和防守移动,才能争取到更多的比赛时间。






